医院审计方案

一、背景

2018年国卫办规划发〔2018〕4号《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其中确定了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医院审计信息管理应具备数据预警分析、审计管理、审计作业、法规管理、内控评价5个模块,这意味着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至此有了“施工图”。

2020年国卫财务发〔2020〕27号《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及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用科技手段辅助内部审计。

地位与职责的不断提升与医院内部审计目前的现实情况存在一些矛盾,目前国内的医院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但是普遍存在审计项目多,业务复杂,工作量大这样的手工审计困境,同时在跨部门信息获取上也存在很多困难使得审计风险同步加大。迫切需要信息化来帮助审计工作尽快得到提升。

二、建设目标

1、从审计工作管理方面,帮助内审部门实现审计资源、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审计档案的全面管理,使审计工作在可视化的信息应用平台上相互协作、高效管理。

2、从审计业务开展方面,帮助内审部门实现被审计单位数据无障碍采集、审计项目合理分工、规范审计程序、灵活应用并不断沉淀审计经验(方法、技巧)、运用辅助工作快速找寻审计疑点审计线索、将现场作业审计工作底稿及时传递回审计管理系统,进行审计项目台账归集和成果管理。

三、总体方案

数智化审计信息平台为医院内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计划、审计资源、审计规范、审计知识、审计档案的全信息化管理;实现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的全流程管理;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预警全自动管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可的科学发展,为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

审计信息平台主要包括5个核心子系统具体包括审计管理系统、审计作业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内控评价系统、工程审计管理系统。

四、建设价值

经济价值

通过对审计人员统筹、合理安排,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审计过程,节省人员成本,可提高60%以上的工作效率。

通过系统电子化、网络化的处理过程,将改变以往采用传统的纸质文档传递和留存的方式,节约日常办公费用。

从原来的全部现场审计变成现在以远程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部门的差旅成本。

管理价值

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审计过程标准、统一,审计文档集中,便于检索与查询。同时工作规范要求实现流程的定制与固化,形成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作模板,建立并固化标准的审计工作规范与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审计质量水平。

审计案例、审计方法的模板,方便经验的共享,有利于审计人才的培养。

审批流对审计过程的管控,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水平,降低审计风险。

所有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都可以随时远程进行查看,方便领导实时掌控,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决策,真正使领导可以运筹帷幄于方寸屏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