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较新实事,掌握较新动态
传统的审计方法中主要运用查账的方法,如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函证法等。比如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既要运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又要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及现代管理方法,像经济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和数学分析等,这些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已显得比较单薄。智能审计的大数据解决了数据挖掘的问题,致使很多方式和方法都扁平化,比如消灭了抽样、进行智能复算及核对、把经济活动分析形成监控模型,这样就形成了自动审计新模式。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又诞生了几种新的技术方法,比如嵌入式审计(生物探针),生物探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风险识别技术,通过分析用户在界面上的行为特征,可以识别当前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目前的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形成风险管控能力,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风险、内控、审计手段融合;第二在大数据环境下探索技术手段的创新。因此审计行业在大数据技术的环境下,必然面临技术革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把审计方法进行高度复用,形成智能化的监控模型,随时对企业数据进行监控,有效的形成了技术代替人脑进行企业监控。这些审计手段同样也是风险管控落地的手段,因此风险、内控、审计在工具上是可以复用和整合的。风险、内控、审计的有效融合,改变了企业各种手段齐用,但各自为政,手段互相重叠,落地效果不佳的状态,不仅提高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也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
智能审计时代的到来,会促进企业将前沿科技、技术与自身业务结合,帮助久经考验的商业模式不断应对全新挑战,并在企业治理方面更积极地参与塑造未来的数字化商业世界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所有的风险、内控、审计的手段完全滞后,已经跟不上企业经营和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才要培养新的审计专业人员,在新的、云计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状态下,去重新认定审计行业定位。更加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阔的时空思维和多维视角,对问题进行延伸性、拓展性、发散性思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胜任每个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审计人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神多学习多实践,树立新的人才成长观,学习信息技术及大数据,使自己成长为审计“通才”、“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